Mobile Btn

寶石知識Gem knowledge

玉(翡翠)相關專業知識( 2 )

2017-04-18

關於玉(翡翠)真偽鑑別

 

美容過的翡翠

談優化處理及鑑定方法

雖然人人常說『自然就是美』但是若能在臉上做適度的化妝,相信會使人更加美麗出色,而寶石界的優化處理也是相同的道理,經由一些人工的方法來改善寶石外觀,提高它的裝飾價值,以增加賣相。
隨著科技進步,優化處理的科技也日新月異,『提色』正是將顏色差的次等寶石,以人工的方法或填加色料加以處理,使原來不受歡迎的外觀,改變成迷人的相貌,其實真正的價值並未增加,但價格卻能跟著提高。
深受國人喜愛的翡翠也不例外,常聽人家說的A貨、B貨等等,其實是指經過優化處理來提色的翡翠,方法報括浸蠟,漂白注膠,被覆,染色等。

一. A貨〈Allowing〉:浸蠟處理
翡翠是不透明至半透明寶石,我們所看到的翠綠色,是陽光和白光中部分光質被翡翠吸收反射綠色光質的結果,翡翠的顏色要達到色『慈』色『陽』色『正』及色『勻』這四要件,必須要有緻密而光滑的表面,才能有如鏡子般的反射。

● 處理方式:偏偏翡翠常與其它物質混合而成岩石,因此組織構造欠均勻,磨光後表面並不十分平滑,在放大鏡下觀察,有如鯊皮紋凹凸不平,反射能力大受影響,因此在完成琢磨過程中,最後也最重要的一道手續『磨光』後,另外在特別浸入蠟溶液中,使蠟滲入填補裂隙及小坑洞,以提高反射能力,增加光澤。
這種做法已行之多年,為一般人所接受允許,在玉器行業間稱為『A貨』或『B貨』,但最在寶石學的觀點裡,因為在天然寶石上填加了期它物質,因此視之為人工美化處理,而非天然品。

● 鑑定方法:A貨的鑑定方法是使用熱探針反應檢定器,熱探針在顯微鏡下刺探,如果是浸蠟處理者,可以看到溶化流動的蠟及燃燒蠟而產生少量的煙,也可嗅到蠟焦味。

二. B貨〈Bleached and polymer Impregnated Jadeite〉注白膠處理
翡翠漂白注膠料處理已相當盛行,尤其是台灣,香港及日本,無論高檔老坑種或低檔花青種均有。

● 包括兩個主要步驟:
第一個階段是漂白,又成稱退黃,是將以剖開成片狀的翡翠或已琢磨完成的翡翠,以化學處理方法去掉不受喜愛的棕褐色或灰黑色〈可能是鐵化合物填充在裂縫裡所引起〉。
漂白處理最古老的方法是浸酸梅湯,這在我國甚至有百年的歷史,可是只能去除掉表面的氧化鐵,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在方法上有很大的進展,而且效果十分徹底且明顯,現代的漂白方法是將翡翠浸在化學藥品中,以去除存在裂縫或粒子構造間的棕黃色鐵化合物,依各種不同資料來源顯示,鹽酸是最常用的漂白濟,其他鈉化合物也常被用來漂白翡翠。
依照翡翠受污染的程度,或汙染來源不同,有的只要浸幾小時,有的卻要浸上好幾個禮拜才見效。當所呈現的顏色經判定已達最大改善時,便取出並以清水不斷清洗,當然,也可以用蘇打水來中和殘留在玉上的酸。到第一階段為止,因未填加任何染料仍屬於天然未處理品。
第二階段是注入聚合物,甚至於填加綠色色素。漂白完成後,裂縫或粒子間全部或大部份棕色污跡已清除,但也因此使白色或粉綠色脈紋更明顯而不好看,而且漂白過的翡翠因除去汙跡而留下空隙,使其呈現碎裂狀態,甚至於最低品質的漂白翡翠,只要用手指背力就能捏碎,如果不加以處理而做成首飾配戴,過不了多久,空隙就會填滿了油脂及髒污。
因此必須再進行注入聚合物的步驟,有時只用蠟,但大部份都注入樹脂,替代被除去的物質,以填滿空隙並固結鬆散的翡翠,有些技師會將染料與聚合物一起注入,灌注完成後再將殘餘的聚合物除掉。

● 鑑定方法:B貨與未處理翡翠在折光率與光譜上並無顯著差異,但在高倍放大,熱針檢測,比重及紫外線反應等項目上則有明顯的差別,故可用來辨別B貨,可採行的方法如下:

〈1〉 滴鹽酸觀察反應:以純酸滴一小滴在未經處理的翡翠上,用顯微鏡放大來查看,觀察1-20分鐘,會有許多類似小圓汗珠圍著所滴的地方這種反應是翡翠的結晶粒子與小裂縫的毛細作用,但是以同樣方法測試B貨翡翠時,則因膠料填滿小孔隙而沒有這種小圓汗珠的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在乾熱的地方,尤其在冷氣房內做這種測試時,因鹽酸在看到反應之前會蒸發掉,所以必須不斷的滴鹽酸。

〈2〉 顯微鏡放大檢查:以顯微鏡用反射光,可觀查到達表面裂縫中的填充料。光澤差的低品級玉也可能在玉片上發現白色斑,在拋光表面的B貨樣品中,因處理時疏忽所致,有時可看到填充料的氣泡或棉絮狀纖維物聚集在透明的膠料中,有時也可雕刻淺溝,凹陷,小坑等看到膠料殘餘物。

〈3〉 熱針檢驗:以熱針反應檢定測試,無論A貨或B貨均會產生少量的煙臭味,或者是蠟味,或者是朔膠味,不可混淆,但據GIA實驗室傳來的消息指出,送到檢驗室檢定都是高檔貨,所以沒有反應,值得注意。

〈4〉 比重:天然翡翠的比重為3.33,故在3.32的比重液中會下沉,而輕漂白注膠處理的翡翠比重約為3.22-3.25之間,因此會浮在3.32比重液之上,差別明顯,也不需要技術,只要一瓶3.32比重液既可,但是GTL曾經檢驗過下沉的B貨,所以建議還是多做幾項測試較妥當。

〈5〉 紫外線螢光反應:大部份天然未經處理的翡翠對紫外線輻射都沒有反應,在長波紫外線下有些則於白色處顯示波至中度黃色,短波紫外線下則呈現弱或無反應,而綠色部份則均無反應,但是B貨翡翠通常對長波紫外線產生螢光反應,而在短波子外線下則呈現晦暗或無反應。B貨在長波紫外線下通常顯示出淡至強的藍白色螢光,有時在白色地方特別明顯,這種螢光反應大致是來自於所灌注的膠料,這種反應必需在暗房進行,同時螢光反應多是做參考用,必須多配合其他方法才能確定。

〈6〉 敲:對翡翠品質及等級的鑑別,玉商有六大字訣,色,透,勻,型,敲,照,其中敲在鑑別B貨時更能發揮功用,大件貨像是玉手鐲用硬幣輕輕敲擊,若是天然未經處理的高檔貨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而B貨則發出陰沉之音,原因在翡翠結構內的膠質或有斷裂而阻斷聲波,而未處理者的聲波則振動無阻。

〈7〉 紅外線譜儀:紅外線光譜儀雖然價格昂貴,不易操作,但是對鑑定是否經漂白注膠處理卻最確準確性。檢驗漂白注膠翡翠時,可以在中一紅外線區發現有強吸收峰約在2900CM處,再近一步也可測知所用為那一種膠料一般住要有石蠟,PHTHALATE,及OPTICON等三種聚合物其中以樹脂NO.244最常使用。

三. C貨〈COATING JADEITE〉被覆處理

● 處理方示:被覆處理方法是在白色次等玉〈可用其它飾石如印度玉代替〉的表面,包裹一層很薄的綠色膠模,使用原本沒色的白玉,變成脆綠透明的皇家玉。

● 鑑定方法:這種C貨翡翠在濾色鏡及紫外線下均無反應,一般的鑑定方法是用顯微鏡放大檢查,可以看出處理過所型成的特徵:

〈1〉 表面失去翡翠特有的粗糙面〈坑坑凹凹〉因包覆了膠模而成光滑外觀。
〈2〉 可看到膠模的染色色表成細微點,點狀散生於膠膜與種玉的接合面。
〈3〉 將翡翠倒翻過來,底朝天時,可看到顏色集中在玉的周圍。
〈4〉 有時可看到膠膜破損顯出種玉原來的顏色。
〈5〉 可以用熱針或大頭針刺破膠膜,但須謹慎應用。
〈6〉 也可用分光儀,在紅色區觀察到一組粗的吸收光譜。

四. D貨〈DYEING JADEITE〉染色處理
時下玉器商將染色處理的翡翠叫C貨其實在珠寶文獻上對於人工染色都用DYE這個字,而COLORED則指天然著色,當時仍不知或還沒有被覆處理品出現因而稱C貨,因此染色處理的翡翠正確應稱D貨。

● 處理方式:翡翠雖可以染各個種顏色,但以染成綠色和紫色較普遍,尤其是綠色,不但裸石及玉器可以染色,切片及原石也可染色,染色的過程包括加熱及高壓兩個步驟,加熱必須小心僅慎緩慢加熱,以促使翡翠的毛細孔張開,再以高壓使染色素擴張滲入整個翡翠表層。早期染色只用於完成琢磨的裸石,而且是關起門來秘密進行,誰也不承認染色工作。這種土法染色須花較長的時間,而且常常需重複6至12次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手先必須將翡翠慢慢加熱,若加熱太快,容易造成破裂,因此不可以將匪翠直街加熱,其方法類似糖炒栗子時鍋中放小砂子一樣,翡翠需放入裝滿鐵礦砂的鍋中,間接加熱5-15分鐘,使受熱均勻,然後放入染色液中,使染色素侵入裂縫,主脈紋及毛細孔中,以達到染色目地。現代科技進步,大規模染色已不用鐵礦砂加熱,取而代之的是始用烘箱,壓力鍋等現代設備。

● 鑑定方法:染色做工較粗糙的翡翠,坷以用肉眼觀察,但真正精細的染色品,很難以肉眼辨視出來,必須依賴專家以科學儀器進行專業的鑑定才行。染色粗糙品有下列特徵:

〈1〉 外觀顏色暗沉且偏藍,因為是由藍色素汙著染色。
〈2〉 顏色僅存在表面層,看起來浮浮的。
〈3〉 顏色分佈由染色的主脈紋分出細脈染色紋,如同植物主根分出細根而遍佈全石。
〈4〉 染色翡翠缺乏光澤而呈現乾或缺水〈不透明〉
〈5〉 顏色偏籃色不自然,即所謂邪色。
〈6〉 顏色特別整齊,像制服一樣千篇一律。
〈7〉 雖然染色翡翠多是單一色,但並不是說多色者就不會染色的,尤其手鐲更有可能染成綠色,紫色,及紅色三色手鐲,即福,祿,壽鐲。
最佳鑑定方法是採用標準準寶石鑑定儀器檢查,較具可靠性,一般使用儀器包括濾色鏡,收持分光儀,紫外線照射,顯微鏡觀察等幾種。
〈1〉 染綠色者在濾鏡下呈橘紅色,用手持分光儀可觀察到6300A-6700A有一寬一寬而模糊的吸收帶,用顯微鏡可官查到藍色素及根系紋。
〈2〉 染紫色者,在長波下呈現度到非常強度橙色螢光反應,短波下則呈現弱橙色螢光反應。
〈3〉 可看到染料聚集在表面的裂縫中。

結論:
寶石處理的花樣不斷的翻陳出新,對珠寶業者而言,必須時時吸收新知,以因應新的挑戰及變化,同時最重要的是秉持著誠實經營態度,對消費者據實以告,必須清楚告知那些是天然未處理寶石,讓顧客依其預算及喜好選擇,這是業者最基本卻也是最重要的經營原則。

 
相關標籤:
玉石
您有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