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Btn

鑽石知識Diamond knowledge

談鑽石切磨

2017-04-12

談鑽石切磨

(王柏允/GIA美國寶石學院台灣分校經理) 
  多數人知道鑽石的價值決定4C-重量、成色、淨度、切磨。一顆鑽石的價錢會因此四項因素的不同組合而有所差異,實質上也就是該鑽石的價值受其稀有性與美麗的影響。4C中重量、成色、淨度是完全來自於大自然賦予的條件,人們僅能被動的接受開挖出來原石的狀況,三者對鑽石價值的影響是因物以稀為貴,就整顆原石採收的情況而言,欲取得大顆粒原石機會較少,愈高成色與乾淨度好的鑽石也愈稀有,所以重量愈重、高成色、淨度的鑽石,價值自然提升。而切磨這項因素則有別於其它三者,其與稀有性無關,但切磨的好壞著實影響著鑽石的美麗與價值,應是4C中唯一人為的力量可以影響鑽石的部份。
  未經切的鑽石原石平淡無奇,很難吸引一般人的目光,而經專家設計、切磨後,鑽石展現出耀眼的白色亮光與七彩的火光,是大眾對鑽石美麗印象的來由。切磨的好壞影響多少光線從鑽石外部與內部迴返至鑽石正面,與鑽石看來是否明亮動人有絕對關係,但是由於評作切磨好壞時所需考量的內容較多且複雜,且一般大眾不了解其對鑽石美麗的重要性,而導致人們在選購鑽石時往往忽略此重點,事實上很多時候鑽石價格差別的因素,是隱藏於切磨這個因素中。 
   以下的敘述將對鑽石的切磨重點加以說明,以利讀者能更清楚了解切磨鑽石外觀與價格的影響。

一、鑽石切磨的起源

  鑽石的切磨開始於何時已很難考據,而印度是鑽石最古老的產地,推測其也可能是鑽石切磨的發源地,最早的切磨方式受限於當時的工具運用,而是就鑽石本身的特性來進行,可能是利用劈裂(鑽石原子鏈結較弱的平面)的特性來製出迷人的外形,或以兩顆鑽石相互磨擦,以製出腰圍輪廓。 
   最早經由切磨來提升鑽石的光學效果可能始於十四世紀,在此之前人們可能就原石既有的外形來配戴,或者僅磨去原石上尖銳的尖端,而後才於八面體的原石上磨出平坦的表面,作簡單修飾,此稱「點式切磨Ponit Cut」可說是第一種鑽石的切磨,這是現代明亮式切磨演進的首要階段。約於1400年「平頂式Table Cut」被發展出來,作法是在八面的一點頂點磨出一平坦面成為桌面,底部尖端則磨出尖底面。直至15世紀來,切磨輪鋸及磨光盤的運用,開始能夠在鑽石上切磨出更多的刻面,使其展現更好的光學效果,16世紀中葉已能將平頂式經過改良,切磨更多的刻面,而成為「老式單翻切磨Old Single Cut」,其具有18個刻面,而更顯示出鑽石的閃亮光彩,下午發展階段的鑽石已具有現代明亮式的雛形,18世紀中葉已普遍可見墊形明亮式鑽石鑲於戒子、項鍊及手鍊上,亦已具有58個刻面,現代的明亮式切磨,經發展於1910年代,其特點為圓形,總計58或59個刻面。鑽石的切磨在20世紀後半期已更加的標準化。
   人們在光學的理論上雖仍繼續研討,但對切磨的設計考量,已不再有大的考量這影響,切磨的方法也愈趨標準化,但無論如何市場還是對於新的事物有所期待,一般時日後總有些新的設計出現,其重點還是在展現更多的光學效應,同時又能保留更多的重量。

二、常見的切磨式樣

現代圓形明亮式 
   目前業界所見的鑽石,以圓形明亮式所佔比例最多,原因之一是其最能完美均勻的展現出鑽石的亮光及閃光。標準圓形明亮式有58或57個刻面,冠部中央之八角形為桌面,由八個三角形的星形刻面所圍繞,八個風箏刻面由角向外成放射狀排列,連接至腰圍,延著輪廓計有16個腰上小面,底部中央可能有一刻面尖底面(有時尖底並不存在),以尖底為中心,有八面拉長的風箏形刻面,放射狀排列延伸至腰圍,刻面之間為八對拉長的三角形腰下刻面。

花式切磨
  除了圓形以外,其他的切割形狀皆被界定於花式切割Fancy Cut,例祖母綠、長方形、心形、梨形...等,甚至有些切磨成動、植物圖案,如蝴蝶、花、星星...,雖然圓形為最普遍的形狀,但花式鑽石也有其市場,特別是針爇喜好不同設計的人,其可提供更多的款式變化,而對於顆粒較大的鑽石,如超過三克拉,也較常磨成花式,因為太大的圓鑽顯得有些臃腫不誘人。

理想式切磨 
   是於1919年由出生於比利時切磨世家的馬塞爾˙陶可斯基Marcel Tolowsky發展出來的,他是首位利用物理中的光學原理,計算出鑽石最佳的切磨角度與比例組合,使其能夠展現最多的亮光與火光。他所計算出的切磨數值與掌時所見最佳切磨作品相似,而使其理論印證了事實,所以很快的廣為接受。而由於陶可斯基的設計,最早獲得美國業者採用,故又稱美國理想式切磨,GIA亦採用其作為評定車工好壞的基準,其各部位的比例與角度數據如下:

桌面:53%(今日大部份鑽石的桌面均較此為大)
冠角:34.5%
冠高:16.2% 
底深:43.1% 
底部角度:40.75% 
全深%:60~61% 
腰厚%:0.7~1.7% 
   理想式切磨的成品為力求亮光與火光的最佳效果,及良好的對稱與修飾,往往會犧牲較多的原石重量,故切磨愈接近陶可斯基比例的鑽石,價格會較一般鑽石稍高。

八心八箭切磨 
   近年來市場有些較新的名詞如丘比特鑽石、八心八箭、心鑽等,他們實為相同切磨的鑽石,透過一特殊設計的簡便觀察視鏡,可在此鑽石上見到八顆心與八支箭的效果,此類鑽石的刻面對稱性必需相當精確,透過鑽石上各刻面的反射作用而形成心與箭的。這些道理推演,鑽石若有良好的對稱刻面,則其比例偏差的機會不大,具有精準的角度、刻面形狀的對稱,反應了鑽石的良好切磨,自然反映出較多的光學效應,鑽石看起來更閃爍動人。

三、選購鑽石的切磨考量

  專業珠寶家將切磨分為二部份:形式Style及車工Make來討論。形式包含形狀及式樣,形狀是指鑽石的外形輪廓,如圓、心、梨形等,式樣指刻面安排方式。此部份對於業者與一般消費群眾都可以輕易了解,因為只要單純以眼睛觀察,便可看出其為圓形明亮式或祖母綠形梯式切割。 
   對於鑽石美麗有較直接影響應在車工好壞,亦包含比例Proportion及修飾Finish。切磨比例主要討論各部位尺寸、角度間之相互關係,其決定鑽石光學特性可發揮的程度,主要討論項目如下: 
桌面大小:為桌面尺寸與鑽石大小的比例,以百分比來表示,大部份鑽石桌面介於55%~65%之間,然也有例外,大桌面呈現較多的亮光,也使鑽石看起來較大,小桌面則呈現較多的七彩火光,使鑽石更活潑耀眼。 
冠部角度:風箏刻面與腰圍平面形成之角度,計有八個,通常以平均值來表示,大部份鑽石的冠角介於30~35%之間,冠角主要影響我們鑽石上所見的火光品質。 
腰圍厚度:腰圍為寶石鑲嵌的邊綠,只要適中可安全鑲嵌就可,太薄或過厚皆不適宜,因太薄或過厚皆不適宜,因太薄易受損害,太厚則不易鑲嵌、不美觀且容易藏納垢,市場上多數鑽石腰厚介於中厚至稍厚。 
底 深 :指腰圍平面至尖底的距離與鑽石腰圍直徑的比值,底深百分比決定多少光線迴返至鑽石正面,對於鑽石的美有最直接的影響,大部份專家認為介於43%~44%為最好。太淺會導致腰圍反射影像呈現於正面,而出現魚眼效應。太深則光線由底部漏掉,形成中心黑暗,稱為釘頭效應。
尖底大小:尖底是鑽石最底端的一個小刻面,主要為防止尖端崩缺,多數鑽石可能無或有一小尖底。 
對 稱:指鑽石各相對底部位的均等程度,對稱好壞會影響火光及亮光的表理。

  修飾仍指設計之執行、切割細部的精確度、及磨光品質的好壞,修飾好壞雖然對鑽石外觀影響不大,但卻是切磨好壞的極佳分野,品質高、顆粒大的鑽石值得多耗費一點人工成本於細部,故常見良好的修飾。 
  當您選購鑽石時可依以上各部位比例的數據為參考,數據愈接近理想範圍,鑽石的光學效應亦會愈好,意即表示您所挑選的鑽石會愈吸引人。

四、結論

研究人員對於鑽石切磨的研究已達到一定的階段,現代的切磨方式已相當統一,專業人士對於切磨好壞的評估也可很明確,今日的鑽石無論是其最後重量、正面成色、淨度與整亮光、火光、閃光的表現,都與鑽石的切磨技術密不可分。

本文出自金銀珠寶會訊91年版

相關標籤:
GIA鑽石
鑽石戒指
我要留言